定投纳指、标普500算是理财圈里老少皆宜的经典操作了,但只要股市里红绿灯一跳,尤其是绿灯一片的时候,大家就跟赶大集似的,四处追问:碰到大跌到底应该怎么整?是捂着跑?还是踩着坑,继续往里加?
说实话,这种时刻确实考验人性,哪怕你说自己早就明白“长期投资才是王道”,遇到账户浮亏,也是头皮发麻,手心发烫,恨不得一夜间当掉账户的全部持仓,直接清空,了断烦恼。
但真要这样吗?咱们不妨一起来拆开这个问题,看看背后藏着什么猫腻,再决定“加仓策论”靠谱不靠谱,究竟该不该慌。
每次市场忽然变脸,都能被各种理由、新闻和大V分析得头头是道,不过谁能想到,大跌其实也有自己的“剧情走向”。
有时候,美联储一顿猛加息,比家长的教训还狠,把企业的融资利率拉高,让盈利预期直线下降,股市自然就得跟着趴下。
2022那阵子,纳指怒跌了三成多,标普也亏得不轻,原因之一就是美元加息,一口气把美股的牛气全都吹跑了。
除此之外,还有经济数据不争气的时候,比如说失业率飞涨、GDP增长卡壳、消费者信心一夜蒸发,这些情况和最近的刷短视频一样,说变就变。
本来你还以为能在美股里拿到稳稳的红包,没想到一眨眼变成了“亏损体验官”,有意思不?
更绝的是行业的黑天鹅,一不留神,某家科技巨头财报爆雷,要么新规出台,限制行业发展,纳指直接遭殃。
标普500呢,虽然行业分散,但权重行业哪怕爆个小雷,也能影响整体情绪,股民的小心脏真受不了。
还有那些全球乱局、贸易摩擦,仿佛隔三差五就要来一波,影响着全世界的供应链和投资氛围,美股也挡不住“遥控抖动”。
不过说了半天,这些外部因素,其实都在提醒咱们:不是股市天生就跌,而是背后的锅太多了。
真要扯到根,定投者面对大跌,有一关必须先砍:就是心理关。
不少人一看账户绿得发光,比公司的年终奖还刺眼,直接慌乱跑路,结果止损亏损加倍。
换句话说,咱们定投纳指、标普,就是看中了它们的长期表现,靠着“分批买、降低成本”这种高级玩法赚钱。
大跌来了,反倒是“捡漏”的绝佳机会,机会一到就得抓,不然岂不浪费行情?
举个通俗的例子。
原本定投,净值10元时1000元能买100份。
猛然大跌,把净值甩到5元,同样的钱可以买200份。
等行情回暖,指数涨回原来的水平,早前的投资回本了,新加仓的部分直接赚一倍。
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?但真遇到账户大跌时,心理上能稳住,才是关键。
不是谁都能看着账户浮亏,还能自如地加仓压注,这种心态,和跳高一样得有训练。
事到如今,敢问各位:定投时你扛得住几轮暴跌?底气够不够?
再说说加仓这事儿,投资圈里有个经典口诀:子弹不能一下全打光,也别错过便宜筹码。
这话不是白说的,核心就在于加仓的节奏和逻辑。
通常,定投党可以按“跌幅梯度”设加仓计划。
纳指如果从高点跌10%-15%,可以考虑在原来基础上多投一半,把仓位适度加大。
如果继续跌到15%-20%,再把定投金额翻倍。
一旦跌超20%,那就是“地板”诱惑,加仓幅度提升到一倍半也不过分。
标普500本身波动小,梯度可以再细分点。
从高点下跌8%-12%,加仓50%。
跌到12%-16%,加仓再翻一倍。
超过16%之后,仓位提升个130%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这种分梯度操作,比那种一跌就梭哈来的可控很多,既不会在刚刚开跌时把所有钱砸进去,也能保障等到便宜货的时候还有“子弹”可用。
还有一套玩法,是结合估值加仓,这就专业不少了。
定投党可以常看纳指和标普的PE(市盈率)、PB(市净率)分位数,不是什么花里胡哨,“分位数”一低,通常意味着估值便宜,可以考虑下手。
比如纳指PE分位数滑到30%以下,啥意思?行情处在历史偏低的时候,加仓很划算。
标普500更保守,PE分位数低于25%就是信号,别犹豫,该出手时就出手。
像2020年3月那次疫情暴跌,估值破底,勇敢加仓的人后面都赚疯了,盆满钵满不是传说。
当然不是让大家一味跟风,还得结合自己能承担的风险,不然估值再低,你投的也是“心慌钱”。
讲到这,市场瞬息万变,单纯靠定投还不够,得来点“组合拳”,也就是定投+逢低单笔加仓。
平时按计划慢慢投,遇到像样的大跌,判断条件满足,再来一笔加仓,拉高下成本。
至于加多少,那得看钱包的厚度,闲钱拿出来试水就好,生活费、买房钱还是留着,别轻易碰。
定投本来就是一场耐力游戏,别为了押注暴涨,把基本盘全押进去了,到时候市场再来一波暴跌,后悔都来不及。
说到这些坑,投资小白最容易掉的就是一跌就止损,直接跑路。
其实这个思路相当于跑步比赛刚起步就弃权,前面的耐力旅程白费了,后面的潜力也被自己亲手掐死。
从历史来看,纳指过去几十年年化收益超过10%,标普500也有8%左右。
只要咬住长期逻辑,短暂的亏损就是“路边风景”,真跑了,只能喝西北风。
说白了,市场总是有潮起潮落,定投的精髓就是逢低捡筹码,抬高长期收益。
有的人看到市场红跳绿,脑袋一热,盲目满仓加仓,结果一波三折赶上持续大跌,弹药打光,侦察兵还在前线,自己只能干瞪眼,这不是聪明的做法。
还是那句,分批上车,资金分散,胜算更大。
再有些朋友,太关注短期的阴晴圆缺了,却忽略了美股背后的长期故事。
纳指看起来变动大,其实是由科技巨头撑着场面——苹果、微软、亚马逊这些公司,基本面还在,创新能力强,市场地位稳。
标普500更是扛得住风浪,美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,长期发展趋势就像老牛拖车,慢而不止。
短期跌宕,只是生活里的小插曲,别为了这些小波动,就把长期逻辑全推翻了。
投资其实很像种树,春天来临修修剪剪,夏天里顶着风雨,秋天才有收获,不是一夜间就能见证大丰收。
给大伙打一针“投资鸡血”:市场大跌不等于全面崩溃,纳指和标普这种全球头牌指数,从历史到现在,底层逻辑始终没变。
定投需要耐心,也需要一点点勇气,大跌就是考验你的心理和战略的时候。
但动作不能瞎干,看好梯度和估值,结合资金实际,才能把握周期红利。
如果你真打算在大跌里“薅羊毛”,建议还是先和自己的钱包认真谈谈,看能否经得住再跌一波,“加仓策论”不是万能药,但有章法就不慌,真遇到黑天鹅也能稳如老狗。
最后的最后,记住一点,你不是市场的操盘手,但你可以做自己的资金守护者。
一跌就慌,还停投止损,这种操作不是投资,是自吓。
稳稳当当地分批加仓,闲钱管够,长期逻辑还在,给自己点信心,也许下一个牛市红包就是你的。
话说回来,你觉得自己的定投心理关过得去吗?碰到大跌时,你会怎么决策?评论区等着大家来聊聊。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
盛达优配官网-湖北配资平台-宁波股票配资网-炒股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